东风着陆场完成了全系统最后一次综合训练,等待神20航天员归来。

新华社酒泉11月2日电(李国立 董艳荣)载人飞船“神舟二十号”将于近期返回地球。 2日晚,东风登陆站完成最后一次综合训练,全面检验夜间搜索救援恢复任务的组织指挥协调和应急保障能力。
神舟二十号已返回搜救回收任务,这将是神舟二十号继神舟十四号、神舟十八号之后,第三次在夜间低温条件下执行任务。针对这一特点,东风着陆站着力通过“空地一体、立体协同”构建多维搜救体系。空中小组、地面小组、信息保障小组和带灯光的无人机小组紧密合作。在着陆点地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执行搜救任务等瓮舱、救援宇航员、拆除返回舱、建立警戒区、现场安装照明设备将依次进行。通过综合演练,各个方面的功能都得到了彻底的测试和提高。
“夜间搜救最大的挑战是能见度差、着陆区地形复杂。通过训练,我们重点检验复杂条件下发现和消灭返回舱的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指挥协调、空地协调、通信协调和兵力协调,最大限度提高搜救回收效率。”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徐鹏说。
在演习现场,记者看到三架配备大功率LED灯组的系留无人机在目标区域上空形成照明阵列,覆盖半径约300米。这个亮度完全符合li满足返回舱作业的作战需要,保障航天员可靠逃生、返回舱处置等任务。
“与传统的地面照明方式相比,系留无人机具有耐用性更高、覆盖范围更广的巨大优势,通过实时调整照明角度,可以灵活满足场地不同部位的照明需求。”操作员陆天汉说。
为应对严寒,帮助航天员出舱后保持正常体温,现场东风着陆场对三辆医疗监护车和医疗保险车进行了适应低温环境的改造。保持车内温度稳定在25℃左右。它还配备了紧急供氧系统和生命体征监测设备,让宇航员能够快速感受到家的温暖。
“地面部队已经着陆,我们对该地区进行了彻底的勘察,规划了多条应急路线,并对车辆的灯光进行了升级即使在漆黑的夜晚环境下,我们也能尽快到达目标位置。”地面小组小型搜索车驾驶员聂士超说。
自神舟二十号搜救回收任务开始以来,多个搜救分队进行了多次针对性训练演练。空军持续开展离地静态训练、动态测试和人员着陆等演习。地面部队完成了沙漠驾驶、夜间驾驶、返回舱处置等训练项目。
目前,东风着陆场搜救队性能调试已完成,通信链路实现全时覆盖。搜救队全体成员以最严格、最热情的态度期待着宇航员健康凯旋。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