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度归档: 2025 年 11 月
25个重大合作项目签约!此次对话,山东省利用三重“确定性”吸引跨国企业。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现开放,共享发展机遇:外媒关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 标题:展示开放,共享发展机遇——外媒关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新华社记者 杜静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5日在上海开幕。外媒普遍认为,本届进博会不仅彰显了中国继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立场,也为世界各国企业分享中国市场提供了宝贵机遇,为南半球国家融入全球价值链搭建了桥梁。彰显中国开放决心 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袭,中国通过进博会传递出更加开放的明确信号。日本富士电视台新闻网站报道称,在西方国家保护主义抬头的同时,中国却表现出开放态度。进博会为企业搭建了重要平台或者来自不同国家希望进入中国市场展示其产品的制造商。以日本松下为例,针对中国消费者的分类洗衣喜好,松下在展会上推出了全球首款声控4缸全热泵洗烘护理一体机。松下控股集团全球副总裁本间哲郎在进博会上表示:“对于日本企业来说,加强与中国企业在供应链上的合作非常重要,这将使他们能够以公平的价格向全球用户提供产品。”韩国《亚洲商报》报道称,进博会印证了中国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和密不可分的发展趋势,展现了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柬埔寨《高棉时报》报道称,进博会是中国推动贸易自由化最重要的国际活动之一和全球经济合作。报道援引柬埔寨商务部发言人的话说,自2018年举办首届进博会以来,柬埔寨每年都参加进博会,并向中国和世界消费者和参展商展示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此次国际贸易盛会真实体现了中国促进全球贸易、维护多边主义、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全球企业也积极参展。中国的开放立场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热烈响应,这也体现在进博会强劲的参与数据上。本届进博会共有155个国家、地区和组织的国际企业参展,境外企业参展4108家。展览面积突破43万平方米。展览面积和企业总数均创历史新高。领导者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工商业联合会统计,今年有57家新加坡企业参加进博会,比去年增加13家,其中18家企业首次参加。报道称,不少参会外国企业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信心。丹麦水泵制造商格兰富今年将连续第八年参展,今年展位面积从原来的2平方米扩大到200平方米。该公司全球产业事业部副总裁赖同祥表示,中国市场巨大,潜力依然存在。瑞典测量设备制造商海克斯康制造智能部主管雷努夫表示,中国的发展速度令人惊讶。 “如果你参加展会,你就会看到中国科技发展到什么程度。”据西班牙埃菲通讯社报道,共有89家西班牙展商参加了此次展会,主要集中在食品及农产品展区。来自拉美国家的220多家制造商参加了此次展会,其中大部分来自农业行业。 多个国家的企业将进博会视为加强在华业务、与中国进口商建立联系的重要机会。搭建通往南方国家的桥梁 进博会已成为南方国家融入全球价值链的重要平台。日本《朝日新闻》报道称,今年进博会非洲企业参展数量较上年增加80%,南方国家参展企业数量也大幅增加。中方不仅向非洲提供优惠关税,还扩大非洲专用展位数量,为参展企业提供支持。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报道称巴基斯坦馆将在进博会上展示优质纺织品、大理石、玛瑙、黄铜器、传统手工艺品、珠宝、地毯等特色产品,希望进一步加强巴中贸易关系。 “进博会向世界展示了巴基斯坦的工艺和创新。我们提供了向全球市场介绍自己的独特机会。报道援引巴基斯坦政府官员的话说,进博会是扩大巴中贸易、投资和经济联系的重要平台。(或更多)
视频丨进博会全球展商畅谈中国“十五五”规划:世界新机遇!

我国2025年将实施冬季措施解决拖欠工资问题
新华网北京11月5日电(记者张小杰)记者11月5日获悉,国务院促进就业和劳动保护指导小组办公室近日发出通知,自2025年11月1日至2026年春节前,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冬季拖欠工资专项整治行动,以重点行业和领域为重点,以隐患排查、矛盾化解、应急处置为重点,标本兼治。解决问题根源,全面纠正拖欠工资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通知指出,为推动拖欠工资问题得到实质性解决,各相关地区、各部门要全面认识拖欠工资风险,积极宣传投诉举报渠道,开展部门联合走访,分类落实政策。在同时,深化落实工资保障支付制度,强化基层多维度纠纷和纠纷预防、调解解决机制,扎实做好纠纷化解、困难帮扶工作。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丨国家能源局:9月底我国新增储能设备容量突破1亿千瓦。
新华社上海11月5日电(刘宇佳王岳阳)在11月5日举行的第八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新能源存储高质量发展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分论坛上,国家能源局节能和科技装备局副局长卞光启表示,我国新能源存储保持持续快速发展。截至2025年9月,日本新增储能容量突破1亿千瓦。
卞光启表示,这些数据较“十三五”末期增长了30多倍,装机容量占全球总装机容量的40%以上,位居全球第一。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设备规模快速崛起,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持续快速推进,商业ESS模型逐步完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新能源储能产业已从最初的商业化阶段逐步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单站规模上,大多数新型储能设施单站规模在10万千瓦以上,可储存电力约2至4小时。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电站单机装机容量在10万千瓦以上,规模化发展趋势明显。 2小时和4小时装机容量分别占76.4%和16.7%,平均持续时间为2.34小时。
随着新装备储能规模的增加,新能源存储在促进新能源开发和消费、提高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保障供电水平方面的作用正在逐步增强。在前三个q中到2025年8月,全国新能源储能等效利用时间约为770小时,比上年增加约120小时。云南、浙江、江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青海、湖北等省区使用条件优越,调控作用更加发挥。
此外,新能源存储器件的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整体技术路线呈现出多种发展趋势。
“固态电池、氢能存储等多项储能颠覆性前沿新技术的加速发展,将为未来新能源系统高度安全、多规模的储能需求提供有力支撑。”卞光启表示。
绿色能源为未来提供动力:山东省烟台市在中国北方采集“零碳样本”

视频丨在吴石、朱峰、陈宝仓、聂曦的参与下,国家安全部解密了一批重要档案。

让我们把冰块烧成火把,一起传播吧!十五运火炬照亮大湾区多元融合激进未来

视频丨精锐空军训练:20名宇航员安全返回
